<button id="pokiy"><acronym id="pokiy"></acronym></button>

      鄉村振興RURAL REVITALIZATION
      當前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 > 鄉村振興
      鄉村振興

      夯實鄉村振興的文化根基

      來源: 最后更新:2019-04-22 21:15:19 瀏覽:1202次

       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。改革開放40多年來,我國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農民收入持續增加,基礎設施不斷向農村延伸,公共服務不斷向農村覆蓋,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,但是一些地方農村也出現空心化、自然生態退化等問題,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。造成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鄉村文化建設的欠缺,缺少了鄉村文化這個根和魂,使得鄉村的吸引力下降。在工業化高速推進的過程中,我們不能丟掉原有的鄉村文化體系,而應繼續傳承和發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、夯實文化根基,才有利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,才能讓鄉村發展更為豐富、多樣和持久。

        挖掘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。中華文明有五千年歷史,這些歷史遺跡和古建筑除了在城市零星存在外,很多是在廣大農村。應充分發掘各個農村的人文、生態等特色內涵。要做好舊民宅、名木古樹、民俗文化、文化遺產等發掘保護的規劃設計,加大對歷史文化遺存的傳統村落和民居的保護力度。實施文物保護單位維修保護,有條件的鄉村建設鄉賢館、家風文化展示館、村史館、民俗館等。在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地區,劃定鄉村建設的歷史文化保護紅線,對紅色遺產、名人故居進行維修保護。同時,對于民俗禮節、節慶習俗、傳統藝術等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要全方位保護等。

        打造鄉村文化旅游精品。我國是文化旅游大國,文化消費市場在一些旅游景區周邊發展較好,但是相對于大部分農村來說,鄉村文化還有待于開發,比如廟會、戲劇、雜技等亟待研究、保護和開發。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文化產品的加工和產業化運作,需要專業化、特色化發展。因此,我們要充分挖掘各個鄉村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,發展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、紅色文化、山水文化等。結合自身民族特色,發展鄉村手工藝、鄉村文化創意等產業,整合地域文化節慶資源,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的旅游精品。依托綠水青山、田園風光,大力發展休閑農業、觀光農業,讓游客從事農事體驗、果園游憩等,充分滿足游客的鄉土文化需求。與此同時,我們要著力完善基于現代農業的民俗體驗、自駕營地、房車露營地、主題民宿、鄉村精品酒店等多層次、多業態的旅游支撐體系,不斷提升鄉村對游客的吸引力。

        激發鄉村文化人才能動作用。鄉村文化的振興絕非一朝一夕之功,傳承和創新鄉村文化,從根本上說要靠鄉村文化人才,因此亟待培養并形成一支懂文藝、愛農民的文化人才隊伍。應及時制定和完善針對鄉村文化人才的優惠政策、管理機制,如成立鄉村文化人才發展基金、出臺鄉村文化人才培養規劃等。對于農村青年文藝人才,要重點加以培養,通過開辦學習培訓班、外地采風等方式,進一步開闊鄉村文化人才視野,提升創作水平。增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人員編制,鼓勵市(縣)文化工作者到鄉村掛職、任職。發揮鄉土文化能人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作用,通過項目補貼、資助等方式調動民間藝人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。加強對鄉村文化人才的管理,使他們能立足鄉土,傳播鄉村文化,充分發揮他們在鄉村文化傳播中的能動作用。

      Copyright©2018-2020 cnzn.org.cn 版權所有 北京中農生態農業科技研究院 
      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  郵箱:yjy@cnzn.org.cn
      電話:010-87385567 備案號:京ICP備18059798號-1   

      掃一掃,了解更多
      <button id="pokiy"><acronym id="pokiy"></acronym></button>

        丰满操逼